你从诞生起便是一幅无法复制的书法精品。后来,你便被一个帝王,一个时代顶礼膜拜为一种神品,于是便有了一个个有关你——《兰亭序》——的永恒话题,一座书法史上巍然天地的高峰,一个被后世书家心仪手摹的书法典范。
永和九年的那个暮春之初,你和东晋的“少长”“群贤”来到了兰渚山下的兰亭,洗濯、嬉游、祈福、消灾。“仰观宇宙万物,俯察品类之盛”,远望静默的远山,近睹葱郁的兰花,不禁心驰天外,诗兴勃发。列坐于曲水之畔,取流觞而饮之,畅幽情而和之。歌曰:“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和曰:“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馀馨。”晴空下,群山中,惠风荡涤着你的胸怀,淙淙流泉敲击着你的耳鼓,美酒、歌赋撩拔着你的心扉。于是你提起鼠须笔,在那如雪般的蚕茧纸上开始了书法史上的永恒之旅。你把兰亭那怡情悦目的自然风物幻化成一点一画,你把东晋的雅士群贤“一觞一咏”“放流形骸之外”的风流洒脱融入字里行间,你把你对亘古如斯的天地,清谈玄想的时代,“静躁不同”忧乐无常的人生感慨诉诸笔端,你把你的纵情山水,崇尚自然,真率任情和风流旷达注入翰墨;你把深厚的功力,娴熟的书艺,各家的风采,独特的属于那一个时代的风韵展现于《兰亭》长卷中。“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于是就有了书法史上永远无法复制的绝版——《兰亭集序》。你曾想更完美的再现这一书法境界,尽管殚精以赴,疲神靡辞,终不能如愿。因为你提笔时面对的已不是兰亭的山、水、竹、林;你的耳畔已没有泉鸣、清歌,口中已没有美酒、歌赋,心中更无“死生亦大矣”的人生感叹。后代的书家也梦想复原真正的《兰亭集序》,但又是多么地无奈啊!他们缺少齐鲁大地先贤遗风的熏染,他们没有江南杏花春雨的润泽,他们没有置身兰亭“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的情境,更缺少羲之的“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的魏晋士人风度,因为时代的车轮已进入了另一个色彩斑斓、壮丽辉煌的时代。他们充其量也只是摹其影,描其形。那神韵,那个特定时代的,那一个有着独特的艺术人生和独特的美学追求的那一个人,在那特定的情境中的那一刻的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中所撞击出的令人炫目的火花,永远无法复原。他宛如历史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流星,在长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令人惊羡、欣赏不已后,在一位帝王的顶礼膜拜中,尘封于地下。从此,人们再也无法一睹他的芳容,于是只能隔着窗纸,观其影,摹其形。但仅此已让后世的书家兀兀穷年,心仪手摹,池水尽黑,却不能望其项背;仅此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大家;仅此,已让墨香穿越时空隧道,飘溢华夏的星空大地。
又是暮春之初,又是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天气。我来到了兰渚山下,沿着羲之走过的路去寻找兰亭古迹。漫步兰亭甬道,伫立右军祠前,循着“流觞曲水”,来到了兰亭碑前。远处的兰渚山郁郁青青,静默如仁慈的长者,近处鹅池的水碧波荡漾,有如灵动的智者。掩映其间的森森林木,穿插云霄的竿竿绿竹,都激活了你对远年文化的深沉遐思。你仿佛进入了右军所营造的文化磁场,许多东西又迅速地复活了。站在《兰亭集序》的展卷前,久久地观赏,只觉通篇书意隽逸,形神兼备,观后令人悦目愉心,神清气爽,可以想象,书家在书写时,情奔神泻,一挥而就。整幅作品显得气脉贯通,韵味无穷,其巧妙变化所形成的百态千姿,是极其自然,而毫无雕琢之气的。仅就全篇的二十多个“之”字,就写法各异,无一雷同。或俯似兰花之叶,或仰如墨池之鹅,曲项高歌;或疏能策鞭走马,或密仅透风;或开如长舟泛于碧波之上,或恰似鹅池岸边之卵石,或正如处子端坐,或欹似池柳惊风;或伸展如鸟翼,有翩翩欲飞之态,或收缩为点,眉宇之间,全藉顾盼精神;或长捺如流觞之曲水,或反点又似修竹之叶片……但又都结字谨严,避让合理,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充溢着整个画卷的是整个魏晋时代的精神风貌,流淌于点划勾捺之间的依然是羲之的才情与气质。也许这正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吧!从中我读到了艺术的变与不变,人性的灵动与沉稳。如果作者缺乏宽厚博大的情怀,缺乏自由活泼的心灵,他笔下的书作又怎能如此空灵动人,遒媚劲健呢?
又是暮春之初的一天,但天却飘洒着春雨。风雨不时地敲打着窗棂,也敲击着深夜未眠人的心,大自然的风雨正在演绎着一场花开花落的悲喜剧。灯下展贴细览,搦管静临,独享那“夜雨写《兰亭》”的惬意。那绝妙的字真是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俊美兮,如修竹之林,披离兮,似天女散花;美哉,如“虎卧凤阁”,妙哉,似“龙跳天门”。我不禁陶醉于右军所创造的美妙绝伦的书艺中。可是正当我赏叹不已之时,一些信笔涂抹,错而后改的字跃入我的眼帘,有的又是世人所公认的败笔,这些字和其它的字相比是那样的相形见绌,刺人眼目,如茂林修竹中的几棵病株,似晴朗天空飘出的几片暗云。让人不禁“临文嗟悼”,悲从中来。夜静悄悄,春雨从屋檐上一滴滴地落在窗外的甬道上,面对着大自然的缺憾发出一声声的叹惋。我不禁抬起头来,再一次审视这幅传世的书法精品中的缺憾之处,猛然惊讶地发现,这些字丝毫没有自惭形秽之色:有的昂首怒步,有的挺然独立,有的静坐悟道,有的已“改过自新”,但都无不元气淋漓,充满着生命的张力,用自己的一点一画演绎着这幅流传千古的书法佳作。即便是那信笔涂抹的地方也是那样的自然生动,那样的有气韵,丝毫不影响整幅作品的和谐统一。对于《兰亭序》,后人往往津津乐道于二十个“之”字无一雷同之妙,岂不知这种合理与不合理,美与丑,清晰与涂抹,正确与错误以及错后的更改,不也有一种真实自然的变化之美吗?回顾羲之的艺术人生也是如此:既有“始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的遗憾,又有“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的迷途而返;既有早年的不得其法,又有晚年的炉火纯青,登峰造极;既有“开仓振贷,直言谏诤”的兼济天下的用世善举,又有服食养性,遁入山水的避世隐居。“坦腹东床”颇不雅观,但却是率真任情,留下一段千古佳话;爱鹅成癖,使李白写下了“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的佳句。“书如其人”,羲之的艺术人生不正是书法《兰亭集序》的最好的解读吗?
夜更深了,春雨潇潇,滋润着大地万物,孕育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