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悄悄席卷了小镇,残存的灯还在驱散高冷。老板端坐在后厨,烟圈不断地武斗,锅里的水终于可以歇会了。
正在这时,一位女子冲到了店门口,直接落座,她的两个孩子直接拿起了桌上的菜单,老板娘赶忙放下手头的活,快步走上前,可忙活了半天,却只接到了最后一个“大单”—一碗面,售价5元。
回到后厨的老板娘直接跟老板抱怨起来:“三个人怎么就点一碗5元的面?还省的忙活呢!”老板却和颜悦色地说:“来者都是客,一碗面也要用心做。”趁老板娘不注意,老板偷偷地多放了点面。
热气腾腾的面一送来,两个孩子就嗦了起来,女人却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还时不时提醒他俩慢点,哥哥终于停下忙碌的筷子“妈妈,你还没吃呢,这面条很好吃的。”“妈妈不饿,吃多了会变成胖子。”三个人顿时哈哈大笑,没多久,面条就被弟弟扫荡一空。兄弟俩都互相埋怨着是对方把面条先吃完了,两个孩子还在回味着,女人却从口袋里掏出来唯一的一张褶皱的五元,盯了半天,才放在了桌子上。
第二年除夕,家家户户门前挂满了灯笼,面馆都被染红了,面馆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了,快打烊了,老顾客又来了。
“孩子,今年除夕,妈妈给你们兄弟俩一人点了一碗面。”后厨的老板一看到他们一家人,就把老板娘喊了过来。
“我们给他们加一碗面吧?”
“你这样做,会不会?要不我们……”两人相视一笑。
这一次的面条好像不太好吃,女人见两个孩子迟迟不动筷子,诧异地问:“不好吃?”兄弟俩默契地点了点头,女人只能亲自夹了面条,小心翼翼地品尝了好几次“很好吃呀,汤汁很鲜美,面条也很劲道啊。”
兄弟俩抿着嘴,也跟着妈妈抢了起来,老板娘和老板也偷着乐。这一次,女人拿出了两张5元,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夜幕中。
自此以后,这家面馆的生意出奇得火爆:吃面必须一大清早去排队,队伍总是占据了小镇的巷子,很多人专门端来了小凳子,但奇怪的是,那一家人做过的2号桌总是空着,老板也不让人坐。大家都议论纷纷。
第三年的除夕姗姗来迟,大街上人流如潮,面馆里的客人有的在讨论牛肉面的味道,有的是一家人,正张罗着拜年的事宜,可是老板娘却一直凝视着2号桌。
“来啦,他们来啦!”听到老板娘的招呼声,老板立即来了兴致,面条正在汤锅里上下飞舞,葱花躺在汤中,香味溢满了整个面馆。
今天的除夕格外与众不同,女人竟然破天荒地给孩子们加上了牛肉,也给自己点了一份牛肉面。
女人今年打扮得精致多了,虽然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上了年轮,但是久违的笑容犹如淡淡的粉底,填满了皮肤的凹痕。两个孩子长得更高了。
“小光,谢谢你,自从两年前你爸车祸离开后,你为家里做了太多了,甚至去年你弟弟开家长会时,妈妈因为工作无法去参加时,都是你代劳的。现在我们终于还清了你爸的医药费欠款了。”小光早已泣不成声。
“小明,虽然你还小,但是每次除夕,你从来都不吵着要烟花。妈妈欠你一次烟花。”
“妈妈,今年我们一起放个烟花好不好?这样爸爸就能看得到了。”
此时旁边的顾客叫来了老板娘。
“老板娘,给我再来一份牛肉,你们家的味道真不赖!”老板娘开心得像个孩子,热情地赠送了一份花生米。
“你们家面馆都已经在十里八乡传开了,上一次在班里开家长会,我们听到了那个大姐大儿子的作文《温暖》,哎呀,已经很多年没听到这么有人情味的面馆了。”
老板娘诧异的目光射向了这对母子。
转眼十五年过去了,这家面馆还屹立在小镇上,顾客有的坐在餐桌,有的只能端着面,站在过道,花白的头发早已吞噬了老板和老板娘的容颜,但笑容却是年轻的招牌。这时,面馆里闯进了年轻小伙,他们的后面,跟着一位贵妇。
“还认识我们吗?”
“认识认识,想不到孩子都长这么大了。快请进。”老板亲自握着贵妇的手,还是让他们坐在了2号桌。
这一周,面馆都在忙着,附近的环卫工人、小学生、村民、流浪者都被请来了,他们报的是同一个公司—光明兄弟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