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中,语文学科满分150分,而作文就有60分,占去语文近半壁江山,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不可不高度重视。
其实,作文也是交流,是考生和阅卷老师之间无声的交流。那么,学一点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知识,无疑将有利于作文提分。现在就来谈谈几种常见的社会认知效应以及它在作文中的应用。
1.首因效应——未成曲调先有情
首因效应,简单点说,就是首先被反映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时起主要作用。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往往非常难以改变,就是首因效应在起作用。这个效应告诉我们,我们要特别重视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它将对你的分数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试卷上哪些信息首先被反映给阅卷老师呢?
l 第一当然是卷面。卷面要干净,尽量不要涂改;字迹要工整,尽可能漂亮,如果不漂亮,也应该收拾得整整齐齐,千万不能潦草。总之,要让阅卷老师读得舒服。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作文纸上有格子,而老师在高考阅卷的时候,试卷上却滤去了格子,老师只看到考生或工整或歪斜或漂亮或丑拙的字迹。这样,对书写的要求较之以前就更高了。
接着是标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尤其是在阅卷老师阅得“头昏眼花”的时候,好标题就更加重要,它能醒脑提神,让老师眼睛一亮。(当然,如果是命题作文,就不能另拟标题。)如果随便搞一个像《谈……》这样应付性质的老掉牙的标题,只能说聊胜于无,不扣标题缺少的两分而已。如,写防盗门防住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是用《门》呢,还是用《哭泣的防盗门》?写父亲因过度劳累而在洗澡时睡着了,是用《我的父亲》呢,还是用《浴缸里熟睡的父亲》?不言而喻,后一个标题要胜于前者,因为第一个例子把防盗门拟人化,第二个例子把文章精彩的地方呈现出来,都很吸睛。
让标题光彩夺目的方法很多,比如:
(1)化用名言佳句、流行歌曲,如《快走踏青秋》《忙兮忙兮奈若何》《都是流行惹的祸》。
(2)凸显文章矛盾,如《给妈妈作伴娘》《请松开你紧握的双手》(写早恋问题)《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
(3)用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诚信喊冤》。
(4)激疑型,如《林黛玉非死不可吗?》《寒冷的夏天》。
第三个是开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要尽可能写得新颖,引人入境。考试时间尽管很紧张,但第一段最好能打草稿,千万不要简单地抄一下题目里的材料,絮絮叨叨、平平淡淡,更不能第一段就错字一堆。好的开头如:
(1)开门见山,交代矛盾。如:这些天,我一直为自己该怎样死而焦虑不安,我的身体极度不适,但我没上医院,因为前几年有位算命先生告诉过我,我命绝今年,如果挨过了今年,还有几百个日日夜夜。(重庆满分卷《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
(2)巧用由头,激发兴趣。由头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故事,重在由此引入正文,引起读者共鸣,激发阅读兴趣。如: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着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 (高考满分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
2.近因效应——回眸一笑百媚生
近因效应,就是最近获得的信息对印象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那么,作文中哪些信息离阅卷老师打分最近呢?文章的结尾!
首先,结尾一定要写完整,否则分数会惨不忍睹。然后,尽可能要有力,如同豹尾。好的结尾方法有很多,如:
(1)巧妙点题,卒章显志。如:那山东汉子从贴身衣袋里掏钥匙的动作又一次出现在眼前,但却没有勇气回味他那番话语。这扇受宠的防盗门如果有知,是否会流下伤心的泪?(《哭泣的防盗门》)
(2)意蕴深厚,耐人咀嚼。如:“我想,孔子不会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土底的沉淀仍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中国是稳健中发展的仁者。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能力。这,才是最大的智慧。寿哉,仁者!” (《永远的葱郁 永远的中国》)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看似矛盾,实际上都在起作用,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同时利用以加强阅卷老师的印象。
3.套板反应——劝君莫奏前朝曲
“第一个夸女子像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夸美女如花就是套板反应在作怪。朱光潜先生曾鲜明地指出“套板反应”的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个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正因为此,韩愈提出“唯陈言之务去”,也有老师建议,考试时,第一、二次想到的题材不要写。
摆脱套板反应,避免人云亦云,主要依靠创新思维。如:
1、 换个角度,耳目一新。如,别人都从人的视角看世界 ,你从动物的角度来写(比如《我是猫》用猫眼看人生 )等等;别人大谈“好奇心”的好处,你能看出其弊端。
2、 打破常规,重建逻辑。如: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花未眠》)——花儿居然也有睡眠的问题,恐怕大多数人没有想过。
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冰心)——一般都是化抽象为有形,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却化具体为抽象,不仅写出了山在雨后的清爽,更写出了泪水对形成良心的作用,美妙之极。
要避免套板效应并非易事,我们要在平时就注意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变习见为新知、化腐朽为神奇,提升思维品质,多在求异思维上下功夫。毕竟,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4.晕轮效应——江天一色无纤尘
某个人的某一点特别突出,会掩盖他的其他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在写作时,要考虑让文章有亮点,也就是这个道理。可以以文采见长,可以有思辨优势,可以是谋篇布局有创新,也可以是立意深远耐人寻味,可以是字迹潇洒似书法作品,也可以博览群书似学术大家,可以是整散结合颇有韵律,也可以是选材新鲜夺人眼球……总之,你要让这个亮点影响到老师对文章的整体印象。用何永康教授的话说:
总之,它必须有亮色: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吧;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的小屁股吧,如果连萤火虫的小屁股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
5.刻板印象——自古逢秋悲寂寥
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会产生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的依据,这就是刻板印象。比如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上海人花花肠子多”等。阅卷老师同样也会有刻板效应,而且它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分数。那么,老师会有哪些刻板印象呢?
l 阅读面广的学生一定很优秀!
l 错别字较多、书写较差的肯定不是好学生!
l 写自己早恋而且文笔平庸的成绩肯定不好。
l ……
以上谈到的这些心理学效应实际上是人际交往中的偏见,但却很难纠正,影响作文得分,所以不能不重视。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作文是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慢慢训练。
参考书目:浙江教育出版社《管理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心理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