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整体风格代表着园长与教师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准、审美情趣,只有优秀的教师群体才会创设出一个充满想象与情感的教育空间。追溯过去,似乎一提幼儿园环境创设,就看教师的美术功底怎么样,只要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孩子们喜欢,就万事大吉。然而现今,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观念正悄然发生变化,人们更多地把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幼儿园的课程,与幼儿的成长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颇具专业水准的创造性劳动,有多重角色定位,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就像编写一部优秀剧本,园长的工作就是引领教师们参与精彩的“剧本”创作。环境创设“为了什么”是需要我们思考和预设的,为了好看、为了检查、还是为了摆设?显然不是。而是要回归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我们的环境能为幼儿做些什么?对幼儿发展有些什么积极的影响?教育功能在环境中有哪些体现?这应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明确了指导思想后,要求教师在环境创设中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环境创设也必须具有全面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应从整体上设计安排,使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整体效应。如:班级环境版面设计、布局、颜色、形状等体现整体性效果。
2.教育性原则
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如:要求教师在环境创设时,环境中的装饰物必须能直接产生教育作用,让幼儿在看、摸、操作中获得经验、知识。
3.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幼儿,在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个体差异,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
4.参与性原则
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幼儿一些参与的方式和方法,如:如何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何动手制作物品、装点环境、如何与别人合作等,这种做法既满足了幼儿表现表达的愿望,又体现了师生共建班级环境的教育理念。
5.效用性原则
环境创设都必须服从于目标,充分发挥环境的综合功能和内在潜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已有条件积极构建。如利用进出活动室的走廊地面,用上了颜色,形状,排列不同的设计。集运动(跳,跑、跨),数学(图形、分类,多少,排序)、社会性(有序行走)审美想象力(这些图形像什么?)等多种功能,具有较好的效用性和全面性。
二.理清设计思路,制定环境创设的计划。
开学前期,我们通过构思、研讨,在计划中列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路,要求老师们拟定班级环境的主题色、内容、形式等。在公共环境的创设中,我们采取了“广构思、多创意”的思路,让教师们参与方案的设计与建议,最终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
本园环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的思路:
1.大环境创设要彰显办园理念
有人说:当你走进一所幼儿园,不要介绍,也无须交谈,只要留意整个环境,你就能了解这所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了。大环境的创设要进行统筹构思,能利用有限的空间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同时布置的环境要大气,色彩和谐,高度适宜。在塑造教育环境时,除了追求一种视觉效应外,更要体现内在品质。
作为管理者,必须时时思考如何凸现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与教育品牌,因为教育环境是“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教育品牌的体现”。为此,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不是单纯以标语、奖牌、名人名言去糊弄他人,而是以正确的办园思想与优美的视觉印象去感染老师、家长和孩子。
2.小环境创设要突出主题内容
班级环境是主题内容创设的重要阵地,因此主题环境的创设首先要主题走向明显,要让人走进班级就能看出主题实施的情况。其次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充分体现以孩子为主体,而且在表现形式上要多样。教师要将所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引导幼儿积极关注和尝试,从而起到提示、强化和反馈的作用,不断丰富、扩展和建构着他们的知识经验。
3.班级区域环境要求丰富具操作性
各班级要根据活动室的空间大小,根据幼儿参与性的原则,因地制宜创设丰富多样的班级区域。如以节庆活动“中秋节”为例,教师收集各种款式月饼图式,并鼓励家长带动孩子们收集各种月饼的包装盒,这样既充实了大量的游戏材料,满足了孩子们学习探索的兴趣,也使孩子们体验到参与环境创设的快乐。
三.提供学习平台,丰富环境创设的素材。
1.理论的学习
带领教师学习《纲要》中关于环境创设的内容:儿童是环境的主体,环境应是让幼儿快乐的,使其能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探索和发现的重要途径,是幼儿集体活动的延伸,是巩固所得经验的重要环节。
2.经验的交流
通过领读领讲优秀文章,教师环境创设经验交流等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对教师传递“创意+文化=特色”的思想,时常鼓励教师大胆想象,释放每个教师的创意、热情和献身精神。由此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爱岗敬业、互动和谐的教师群体。
3.资源的共享
鼓励教师将平日观摩记录下、搜集到的、或是以前创设的优秀环境照片,进行归类整理(主题墙、吊饰、游戏区等),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环境创设的素材库。这样,既便于教师们对他人的巧妙创意进行学习、借鉴,同时也可以拓宽教师环境创设的思路。
四.予以具体指导,建立环境创设的帮带。
1.园领导按需进行分层指导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质量与教师的专业水平、美术功底、审美艺术有很大的关系。对于美术功底相对薄弱的教师,园领导加大指导的力度,经常利用空余时间下到班级,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并帮助教师一起出谋划策、动手制作。
2.以“特长补缺型”的帮带形式
分析现有教师的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帮带计划,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自主选择园内有美术特长的教师跟着学习环境的布置,这样,既鼓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也鼓励成熟、有特长的教师与之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3.发挥教研力量,解决环境创设的问题。
如班际观摩研讨、园内观摩研讨、园际观摩研讨,使教师在“学习反思—领悟提升—落实体验”的过程中,切实提高了环境创设的能力。
五.提出阶段要求,引领环境持续性发展。
环境创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劳动,一成不变的东西再美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失去魅力。特别是对天真好奇的幼儿来讲,墙饰及游戏材料若常年不换,缺少生机、活力,缺乏新鲜感,游戏区活动将对幼儿没有任何吸引力。有专家论:再美的墙饰超过两月便无任何意义,所以,对教师提出环境创设的阶段性要求至关重要。
1.环境的创设要与本班开展的主题相适应,并随着主题的更换而更换。
2.幼儿要参与环境创设的全过程(讨论、收集、制作、整理、维护、操作等方式)。
3.目标细化到周,只投放与目标关联的材料,避免材料堆放。
4.对活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量化。
5.多使用生活中的材料,体现教育生活化和生活教育化,同时倡导废旧材料的利用。
6.环境创设在名称、标记、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要有创新。
环境对于教师来说,是教育思想理念的表达和教育行为的落实,诉说着教师的爱心和智慧,传递着孩子的快乐和需要,凝聚着家长们的互动和成长,它是无形的课程,引领着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锻炼和提升。这个过程教师会有专业化的感悟、体验和实践,让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真正成为教师发展和成长的舞台,给教师的专业成长铺石筑路,教师专业化程度就会呈现螺旋式地自然提高。
苏外张家港校区 钱佩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