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一个中国基础教育界,响当当的名字。他的影响力,一方面源自于他丰富的教育经历。他从一位普通老师,一路走来,成为一个地级市的教育局长。后来又重新回归校园,再次成为一名中学校长。另一方面,是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以及伴随着一系列极富教育智慧的举措。他对教育的很多思考经常有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
那我们不禁要追问,他的教育智慧究竟是从何而来?暑假中,我又重读了李希贵老师的著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从他的书中,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1. 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在李希贵老师笔记本电脑的桌面上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头一震。曾几何时,一次次地仰慕于那些教育名家的辉煌业绩,也一次次感叹于自己的平庸和笨拙,却从未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如李希贵老师所说:“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但你却一直俗不可耐,像一般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思维方式,一样的朝九晚五,一样的春种秋收,你凭什么可以成为不同一般的人!”
在教育之路上,我已经走了15年。在我的内心深处,对教育,始终都有着一份追求,一份理想。但为什么我的教学业绩依然平庸,我的教育之路没有星辉斑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仍然与一般人一样的生活。
周末在家,渴望放松,但不加节制的放松,会变成小小的放纵;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有时不反思自身,会归结于体制,归结余各种外因;阅读书籍,提升自己,有时仅满足于感官的满足,思力不足,深度不够……看看自己的生活轨迹,再看看别人的,角度是如此一致,方向是如此的一致。
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我是否应该多一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索?多一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以这样的姿态行走,才能在前行的路上有一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
“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我记住了!
2. 起点上的终点思考
“起点上的终点思考”,对我而言,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看看李希贵老师是如何阐释的:“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譬如说人生七十,由此,你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正在干什么,身边会有什么人……当这些明确时,你就知道50岁的时候自己应该在哪里,已经完成了什么;再推想40岁、30岁以至于今天。”
无疑,这样的“终点思考”,对我是陌生的。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我们同样会“预设”。但这种“预设”仅仅在某一堂课中,某一个孩子的教育中,某一个班级一个学期方向中。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是缺乏这样的“终点思考”的。在我退休之前,我究竟想成为一名怎样的教师?在自己的学科上,我会有着怎样的造诣?坦率地说,我是没有任何的思考的。在生活中,我们总听到这样的话语“走一步,看一步”,“计划不如变化快”,在这样看似“淡然随意”生活态度中,我们之前的目标一点点消解,最后无影无踪。
真的,我们太需要“起点上的终点思考”了。无论是对我们整个的教育生涯,还是我们接手的一个新班。因为它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我到底需要什么。有了清晰的目标,我们的人生走向才不会偏离。
3. 让阅读滋养心灵
曾经在很多书籍、杂志中看过教育名家的成长路径,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读书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意义。但李希贵老师对于读书上的感悟却有些与众不同。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我甚至买了很多广告、摄影和建筑规划方面的读本,当然也是因为喜欢,虽然这些东西离我所从事的工作相去甚远,但后来我才发现,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有些念头竟然还是来自这些看上去无用的画册,包括罗素的哲学思考、基西克的《理解艺术》、马斯洛的热炉原理,都在不自觉教给我怎样生活,怎样思考,怎样教书。”
李希贵老师读的很多书,似乎都与教育没有太大关联。但这些书的价值却在他日后的工作中渐渐显现出来。正如他自己所说:“教育学其实是‘人学’,而‘人学’应该是最大的学问,也应该是人人首先认知的学问。但反思我们的阅读,更多地是读名师教案,读教学技巧,读知识要点,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都太欠缺。在更多时候,我们还会以工作忙碌为借口,放弃阅读,而把自己的时间投向电视和网络。
教育,其实是心灵的艺术。让阅读滋养心灵,这样我们的教育灵感才会如山泉汩汩而出。
李希贵老师如今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打开这本《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你一定感叹:这份荣誉,他当之无愧。
苏州外国语学校 芦寿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