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沉重的生活压力,于是滋生了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和无法按捺的浮躁心气,加上互联网、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充斥,读书确乎成为了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然而我却很向往古人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崇尚读书的态度,所以也就很享受沉浸在图书馆徜徉在淡淡书香的时光。读书是积累经验、提升智慧的源头活水;读书是开启一个浩瀚世界的金钥匙,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经济学家说说世界经济态势,与哲学大师畅谈畅谈人生,与史学家论论那些颠覆性的历史观点,随知识渊博、风度儒雅的名师畅游知识的海洋,领略伟人风采。只有这样,我才会感到灵魂得以安慰,时光没有虚度。
读书的效益并非及时性的,不像做一个小时的兼职可以马上拿到20元工资那样,也不像古人能读出“黄金屋”和“颜如玉”,它是来涵养内心的,是来充实心灵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我们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气质,而这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外表显现出来,正可谓“相由心生”,心灵有了充足的养料,自然可以安顿那颗空虚的心,将那浮躁替换,使人心胸开阔,豁达乐观!读书,改变不了我们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随着知识的积累自然也会使人变得聪明,我们爱将聪明人喻作“犹太人”,岂不知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人平均每人一年不到1本书。
正如社会上流传说:国家提倡什么,就说明我们缺什么。的确,在这个心浮气躁的社会,能沉下心来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者太少,能坚持每天捧出书阅读半小时的更是寥寥无几,我们需要人人爱学习,人人爱读书的氛围,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典籍和著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也值得我们代代传承,培养自己的读书观,积累自己的知识量,而非一味问“度娘”,而非一味舶来他人观点。现在从国家到企业到学校,都在提倡建立学习型组织,无论是中央电视台举办“读书”栏目还是“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成语大赛”;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读书会”还是学校举办的“读书节”,都是在为我们创造读书的氛围,都是在鼓励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多读书。当挤爆的商场和冷清的图书馆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我们是否应当反思?当我们的年轻人沉浸在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的时候,我们是否该反省?值得庆幸的是在中央电视台几档文化类节目播出之后,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也越来越多的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并开始付诸于行动。
民进中央副主席、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曾说: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是啊,读书,让我们看到了眼不能及的世界;读书,让我们借用伟人的智慧明白了事理;读书,让我们多少次在迷茫中看到远方灯塔;读书,为我们成就梦想铺平了道路。因此,我只想说:万般皆有品,读书品更高。
(行政管理部 巴宗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