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首届新东方教育论坛上的演讲
各位教授学者,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的发言没有PPT,因为我觉得PPT太正经了。今天的主题是中国高等教育,其实这个主题我是没有资格发言的,因为我已经脱离了高等教育十八年,我从北大出来是1991年,从此我就混迹于被视为江湖的培训行业之中,离庙堂越来越远了。对于高等教育我有过十一年的经历,五年在北大当学生,六年在北大当老师,后来就开始做新东方学校。大家都知道新东方学校并没有做高等教育,我们做的是夹缝中求生存的培训,这既不是基础教育也不是高等教育。
之所以还要来谈这个话题,是我从心底里觉得:只有高等教育才能救中国,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代代人赶上世界的脚步,超越世界的智慧,就不会有未来,所以中国的高等教育从数量到质量都需要迅速提高。尽管我已经不在高等教育界工作了,但是我跟高等教育接触的机会还是相当多,原因非常简单,我每年都要进入50到80所大学去讲课,给学生演讲,演讲的时候我会接触校长、主管教育副校长、学生团队的领袖以及大量学生。所以从旁观者的角度也可以感觉到,中国高等教育有些地方还是挺需要改革的。
高等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实际上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竞争力。广度是什么呢?大学多。深度是什么呢?大学好。这一点在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都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说美国之所以厉害,不仅厉害在政府体制,也不仅厉害在美国有多少人才,而是厉害在人才的由来。怎么来的?高等教育来的。这次金融风暴,大家看到美国依然向外国留学生发放奖学金,这是美国国家发展战略形成的共识,不管怎样都要把人才留住,如果没有人才就什么都别谈了。在美国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美国大量吸纳已经被别的国家培养成半成品的国际人才到美国学习,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学成就留在美国,为美国作贡献,包括刚才的
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就是公立教学体系和民办教学体系,这个不是说民办教育重不重要的问题,而是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应该形成互相促进的局面,形成一个活力互动。就像国有企业一样,一旦属于垄断状态,服务、价格都没有保证,当教育形成垄断之后,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教授队伍是否好,都无所谓了,国家给我名额我就可以招生,形成这样一个局面的最后结果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只有公立教育一支,但不是独秀,因为没有真正“秀”起来。大家看到,加拿大就有这个问题,全部都是公立教育体系,而加拿大自己的很多优秀学生都到美国去读书去了,人才就外流了。我们知道有一个多伦多大学,优秀的教授没有优秀的大学可去,就到美国去了,教育就没有了发展。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就是不需要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担心的也不是教学质量问题,我去任何一个大学,几乎没有一个大学校长是在为教育着急的,着急的都是我招生能不能多一些,欠的钱能不能早点还上,本来不该让校长担心的事情校长都在担心,本来应该校长操心的事情却没有了时间操心。
中国的孔子,可以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不发学历的高等教育学院,大家知道,孔子3000多个学生,都汇聚到曲阜那个不四通不发达的地方听课。讲课的地方我去看过,就是一个土堆叫杏坛,3000人听他讲,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听得到的,没有扩音器,那么多人去听老头子上课,而且不是一门课,是很多门,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学,最后大家还都不愿意走了。这是典型的高等教育,名师带高徒。就像我们今天的这个论坛,如果没有大师来,大家听得就没有意思。因此,老师对于大学起到了重大作用,如果是智慧之师,就是到露天去讲课学生也会跟着去;如果讲课不好,到五星级宾馆开课也没有学生来,因为学生不是为了环境来的,而是为了学习来的。
孔子的教育是典型的“私立学院”,而学院、书院一直在中国存在,比如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其实中国历史一路走来,私立教育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全的,解放之前中国也是两种办学制度并存,私立和公立。北京大学中的一部分燕京大学在解放前就是私立的,我们所知道的一些著名教授都是在这样的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比如鲁迅、朱光潜他们。到文化大革命,一下子就把私立学校消除了,这样做带来了什么呢?用30年时间切断了中国教育2500年的命脉,切断的后果就是:虽然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支持民办教育,但是与历史对接的难度太大。我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支持民办教育,到现在接近三十年了,回头大家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还有民办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仍然是七零八落。教育是千年命脉,切断了命脉现在要接上,是何等艰难的事情。公办教育现在国家给钱,民办教育拿不到一分钱,不但没钱,有时还给你出点难题,所以我们就有一点像过街老鼠的感觉。同时,公立大学一枝独秀的局面使中国高等教育也有困境。首先是教育需要资金,中国是典型的穷国办大学,钱本来就不多,大家一分就没有钱了,大学质量提高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但要请著名学者或者教授去大学教书,一定是要给钱的,知识分子不喜欢谈钱,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喜欢钱,比如程星这样的教授来中国教书,你不给他和美国差不多的工资怎么行啊,其实就是没有好钱就没有好人才。这一点即使在新东方这样的培训学校都能体现出来,你给的工资高,优秀的老师就会自动到你麾下工作。像美国这样的国家,钱比中国多,但鼓励私立大学,这样私立大学既完成了人才的培养,又为国家省了钱,因为私立大学主要是自己筹钱办学,这一点中国应该学习一下,利用民间力量,为国家教育作贡献。
问题怎么解决呢?我觉得通过私立学校介入可以得到部分程度上的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30年走了非常漫长的道路,走了很多改革的道路,这些改革的良苦用心我们都非常认可,但是增加大学数量的同时降低了大学的质量,大学背负了巨大的债务,这些都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我参加过大学的贷款调查,少则欠银行几千万,多则欠几十个亿,这些钱就让大学背在身上,校长天天就想着怎样还钱。还有的大学校长干脆说,没事,我借得越多,教育部对我越重视,我这里有四万学生,如果倒闭了肯定引起社会动荡,所以不用担心,政府最后会出面解决。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大学欠钱,老师没钱进行学术研究、学术不能渗深入就教不出好学生。这种状况短时间内想改观很难,在这样的状况下培养高素质人才更难,所以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比较失败的一笔是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支持不够。比如民办教育刚起来的时候,就出了一个政策,叫做名校办民校,这样就把真正的民办学校整下一批来。然后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时候,又出了一个政策,叫做公立大学办独立学院,一上来就能发本科文凭,但真正的民办大学,奋斗了很多年都弄不到本科办学的资格,公办学校办的独立学院当天就可以拿到资格,可以看出对民办教育的支持明显不够,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陷入困境。大家知道民办教育的困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二是资金严重缺乏。事实上,任何一个大学的学费只能够支撑学校运行总费用的25%到30%,民办大学没有别的经济来源,只有学费收入,除了花费还得有利润,这些利润要用来还贷款,发工资,这样一种状态,民办大学哪有钱搞研究。所以中国民办教育坦率地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
现在中国很多人投资民办大学,包括投资独立学院,多有盈利目的,认为这是个可以赚钱的行当,有的是圈地,以教育为幌子做商业,有的认为我同正规大学合作可以利益无穷。那民办大学是不是没有出路了呢,不是的。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还没有出现,但往后一定能出现。现在有很多企业家,年纪大了花不了那么多钱,还是想投入到民办大学当中去的,美国真正民办大学的起因也是一两百年前很多有钱人没有地方花钱,最后把钱捐出来把一个大学办起来了。所以中国高等教育要想健康发展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我认为今后中国排名前一百名的大学中间,要有四十所左右的民办大学出现,那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状态。这个过程我认为至少100年到150年才能完成,但是只要国家支持往这个方向走,一定能完成。
关于民办教育对于公办教育的促进作用,我举一个简单例子。我在扬州办了一所中小学,刚开始大家对于这一中小学的存在不以为意,后来由于教学质量不错,周围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把孩子送到学校来,结果扬州的一些公立中小学就开始着急了,想尽各种方法要留住学生,因此对学生的态度也好了,教师的待遇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因为新东方的存在,促使了扬州公立中小学的改革和进步,也使得整体上扬州的教育得到了提升。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鲶鱼效应,本来一筐鱼很快都会死掉,但放一条鲶鱼进去,鲶鱼不安分反复搅和,结果一筐鱼就都活下去了。所以民办教育的存在一定能够激活公办教育,使中国的教育局面活跃起来,教学质量提高起来。如果有一所优秀的民办大学出现,公立大学就会坐不安宁,就会改革,中国的教育就会进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再过二十年,一定有这样的企业家口袋里有大笔钱不知道怎么花,又希望能够雁过留声,怎么办呢?找能够办大学的人,找俞敏洪,我们一起办个大学。未来就会有这样一批人,为私立教育进行大规模的捐款,这样一方面民办大学起来了,另外一方面又为国家节约了很多教育经费。而国家从现在开始唯一要做的就是给与政策上的支持。
我自己所做的事情就不多说了,很简单,新东方上市了,我个人比原来富有一点,我算了一下,我的钱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还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下了决心,而且成立了基金会,必须把我的钱拿出来办一所大学,办一所小型的文理学院。现在这所大学的征地工作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不知道国家什么时候能给我办本科的资格,我希望真的有一天等我把校园建成之后,国家能给我这个资格。如果不给我资格,我就继续在那块土地上开培训学校。
谢谢大家。